列位我所敬愛的兄弟姊妹,願恁平安!
在今年的7月14日上午台語禮拜中,我有用「從心開始─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」為信息的題目,勉勵大家保守自己有「清潔的心」來修造自己的德性,保守自己有「無虧的良心」來待人處世,保守自己有「無偽的信心」來調整自己與上帝的關係,讓人看出我們是活在進步中的基督徒。
今主日我將以「從心開始─用心禱告」為信息之主題,因用心禱告是在禱告中所當有的起點!!
主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十八章1至14節之中,一連講述兩個有關於禱告的比喻。而且都是在尚未說明比喻前,就先指出比喻的目的。前一個提醒基督徒要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;後一個是教導基督徒們禱告應當有的精神與態度。一個注重數量,另一個則注重質量,兩個比喻都刻劃出禱告最重要的兩個原則。
在今主日所讀的這一個比喻之中,首先是肯定了基督徒應當建立上聖殿禱告的重要性。有些人以為我只要在家裡禱告就可以了,事實上,整本聖經都不斷啟示我們上聖殿禱告的重要。主耶穌稱聖殿為萬民禱告的殿。當所羅門王建殿完畢,獻殿的時候,曾禱告說:「祢的民……向這殿舉手無論祈求什麼?禱告什麼?求祢從天上祢的居所垂聽赦免……。」(代下六) 禱告完畢,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燔祭和別的祭;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。這證明上帝答應了他的禱告,承認了這是個蒙垂聽的禱告。如果你想獲得上帝的引導,上聖殿參加教會的禱告會,藉此求您所需要的,將所承受的重擔、所面對的問題,告訴上帝,上帝必然垂聽。弟兄姊妹!我們彼此鼓勵,彼此提醒建立上聖殿禱告的習慣!
上聖殿禱告,既然如此重要,那麼在比喻中,兩個人都在聖殿禱告,一個被悅納,另一個卻被責備,原因在於禱告者的態度與內容。一個是「自言自語」有口無心的禱告,一個是發自肺腑的誠摯懇求,這是今天在信息中我們當學習的:建立誠摯的禱告精神與信仰生活──從心開始的禱告!
(一)、常人心目中的好人──法利賽人
首先,我們應建立一個更正確的觀念,那就是並非所有的法利賽人都是仗義凌人、假冒為善的。例如:約翰的父親,撒迦利亞就是一個值得仰慕、讚佩的好法利賽人。耶穌所責備的乃是那些驕傲,光有虔誠外表,而無內在心靈改變的法利賽人。
從禱告內容來看,法利賽人的禱告具備下列優點:
(1).他感謝上帝──在道德低落、生活靡爛的世俗中,他自信他「不像別人」那麼軟弱、遠離上帝,他遵守律法、順從真理的訓誨,自願分別為聖,他覺得他在上帝面前始終穩固。
(2).他能有所不為──他反對勒索、不義、姦淫……等惡事,他是一個不犯法的人。
(3).他是積極有所為的人──他除了遵行禱告、讀聖經的好習慣外,他每週禁食兩次,且力行十一奉獻。
從常人的眼光來看,這法利賽人真可說無懈可擊,無可挑剔的好人。倘若在教會中有這種信徒,經常參加各種聚會,生活檢點,不行惡事,且殷勤禱告,又將每月的十分之一奉獻給教會,這種人可說是標準型的基督徒了,在教會中必然成為人人所敬愛、稱讚的對象。
然而,聖經上說:「人是看外貌,上帝是看內心。」這正說明了為什麼這位看似良善的人,其禱告不蒙垂聽的原委了。
(二)、常人心目中的惡人──稅吏
稅吏的工作是代羅馬政府收稅,所以常常受非常大的誘惑,如賄賂、腐敗和不忠實。猶太社會各階層對他極憎恨和輕蔑,視其為外國勢力的工具。事實上,從法利賽人的評語:「我也不像這個稅吏……。」證明這一個稅吏素行不良。主耶穌也與當時的猶太人一樣,視稅吏為大罪人(太5:46)。主耶穌曾把稅吏和娼妓並列(太21:31-32)。如此說來,稅吏進聖殿,豈不玷污了聖殿嗎?非但如此,這個稅吏自己也承認是個罪人。因為他說:「上帝啊!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罷。」上帝垂聽罪人的祈禱嗎?
詩人說:「誰能登耶和華的山;誰能站在祂的聖所;就是手潔心清,不向虛妄,起誓不懷詭詐的人。」(詩篇24:3-4) 稅吏是一個人人所公認「手不潔、心不清」的人,這種大罪人怎能進入聖潔的聖殿呢?其禱告有效嗎?
從常人的眼光來看,稅吏是一個為人所不齒、上帝所厭棄的大罪人,然而,上帝卻接納這一個壞人,而厭棄人們心中的好人─法利賽人,為什麼?別無其他,法利賽人的禱告態度只是有口無心、自言自語、自我標榜、自以為義並藐視他人。
(三)法利賽人在心態上的錯誤
為什麼上帝輕視法利賽人的禱告,而悅納了稅吏的祈求呢?上帝一定有祂的理由,值得我們研究!
從整篇祈禱文中,可以發現法利賽人的禱告,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禱告,而是一種「控告」─控告稅吏,是一種「報告」─自己的善行,惟恐上帝不知道,這不是禱告,而是一種自我標榜、自我陶醉,充滿傲氣的演講詞。
按照路加福音所描寫,法利賽人是「站著」祈禱的。誠然,在祈禱時他們習慣站著;但希臘文這個字根含有他昂首挺立;反射其驕傲、無愧的意識。他來到上帝面前,似乎不再有所求。奧古斯丁曾為這一段經文解釋說:「他求上帝什麼?你在他的禱告詞中尋找,你什麼也找不到。他上去祈禱,但不願祈求,只誇耀自己,甚而侮辱了正在禱告中的稅吏。」寥寥數語,勾勒出一個驕矜自豪、持才傲物的人。路加又描寫他「自言自語」的禱告,「自言自語的禱告」該譯為「向著自己禱告」,他是禱告給自己聽,自己稱讚自己。法利賽人到聖殿裡去,並非朝見上帝,他所見到的全是自己,只有自己,他沒有看見上帝,更沒有看見上帝的崇高。因此自高自傲,他是向自己禱告。敬拜自己、稱揚自己、讚美自己。而稅吏卻看到了上帝,因此,他謙卑自己,向上帝認罪,求上帝憐憫。法利賽人沒有認罪只有自義,他只知道責備別人,卻不知道自我反省,他只稱讚自己,卻不讚美上帝。
他說:「我不像別人。」這是他失敗的原因。他以自己的行為為準繩,以此與別人的品格比較,而不是以上帝的聖德為標準,這顯明是他驕傲而失敗的原因。當年彼得不也是如嗎?他自以為堅強,正像那法利賽人一樣,自以為他「不像別人」。當基督在被賣那一夜,預先警告門徒,今夜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時,彼得毅然說:「眾人雖然跌倒,我總不能。」(馬可14:29) 彼得沒有看出自己的危險,自恃之心迷惑了他;但幾小時後,他完全失敗了。又禱告說:「上帝啊!我感謝祢,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,凡我所得都捐上十分之一。」其實他的意思是說:「上帝啊!你應該感謝我,我每禮拜都奉獻,教會若沒有我,怎麼會有今天的光景呢?」該感謝的不是上帝,而是他。
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,不肯自我反省、修正,卻自己稱讚自己、自己欣賞自己、自己抬高自己,是今日基督徒靈性退步的原因,教會滋生事端的根源。求主幫助我們成為一個真心謙虛的人──發現自己的弱點,而能真心敬拜上帝、祈求上帝的修正、更新與引導!!
(四)、稅吏在心態上的榜樣
為什麼稅吏的禱告會得到主的稱讚?經文的分析、證明稅吏的祈禱才是真正的祈禱。他固然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人,但禱告使他成為義人了,他的禱告態度與法利賽人迥異,他(捶胸)的禱告發自內心,他責備自己,沒有控訴別人,他專一認罪,毫不自義,他尊重上帝,求上帝憐憫。稅吏的禱告:(1).自覺有罪,不配親近上帝,故遠遠站著;(2).深深內省,「連舉目望天也不敢!」 (3).無限哀傷痛悔,「捶胸」求上帝赦免。(胸部的心,被認為是罪的發動處:箴4:23-24;太12:34;15:18-19;捶胸以示痛切改);(4).竭誠懇求上帝「開恩可憐我個罪人」。
稅吏說:「上帝啊!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。」由此可見他的心境。這一位受指責的稅吏,他沒有做任何申辯,他不說:「我賺一點不義的錢,是因為我的負擔太重了,我不這樣做,怎樣過活呢?」他坦承自己的過犯。這一位受諷刺的稅吏,他沒對法利賽人反駁說:「你自己又好到哪裡去了?誰不知你們法利賽人假冒為善呢?」他被人責備時,只是低頭捶胸、連舉目望天也不敢,甘心受責。他的態度,顯明他悔改的真誠。在稅吏的禱告中,沒有任何誇口之處,他不一定一無是處,但他自知是個罪人,雖有長處也不敢提了!可見他完全承認自己的罪。他深知,在上帝的面前,人的罪孽無法承認自己的罪。他深知在上帝的面前,人的罪孽無法遮蓋。他祈禱的目的是要恢復自己與上帝的關係,得著內心的平安,重新建立自己的信仰生活。這是我們每次參拜的目的嗎?您須具備這種「意願」,每週的崇拜才會獲得上帝的幫助,懷著這樣的態度,我們才能一齊敬拜上帝。
根據經文的描述,這一位稅吏的祈禱何等簡短,但卻含蘊著一股極虔誠的動力,不是一篇公式化的禱告詞,而是與天父面對面親切的交談。這不正是我們禱告時應有的態度嗎?虔誠的祈禱實在是這個比喻中最重要的啟示。
我們的禱詞是肺腑之言嗎?每一個禮拜天是真心「禮拜」上帝嗎?這個課題,值得我們深思再深思!!
從這一個比喻,我們可以獲得一些教訓。
一,我們應當不可忽略個人在家庭的禱告生活,但要學會建立上聖殿禱告的習慣。試試禮拜三抽出時間到聖殿參加禱告會!!
二,法利賽人雖有那些善行,禱告卻不蒙垂聽。乃是因他失去了純正的動機。基督徒應效法他的善行:「敬拜上帝」、「自動祈禱」、「捨得捐獻」,而摒棄他的驕傲。我們不該一味指責法利賽人。其實若能具有稅吏謙卑悔罪之心,又有法利賽人宗教生活,豈不是更能榮耀上帝嗎?
三,切記禱告是為了更新自己,我們的禱告,應當涵蓋感謝、反省、認罪、求赦免、代求、為自己的需要……等內容。
四,我們是否也以為「我不像別人」而自誇呢?不像別人不關懷教會、不奉獻、不祈禱……,以致覺得「上帝啊!祢應感謝我!」呢?「我不像別人」這是一個人自我陶醉、驕傲的原因;是一個成長的基督徒所應摒棄的心態、觀念與思想。當我們讀完了這一個比喻,還慶幸說:「感謝上帝!我不像法利賽人,我知道我的罪。」那麼,我們已成為法利賽人的翻版了!
切記!您的禱告,是您獲得更新、成長的機會!
「從心開始」──用心禱告,是在禱告中所當有的起點。